“意象空间.美美与共——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周尊圣
发布时间:2022.11.03 来源:北京心海文化艺术研究院
“意象空间.美美与共”——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前 言
意象作为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成为了体验心灵,书写情怀的意象空间的审美诉求;在审美中互通情感,开拓诗意化的审美空间,以拉近物我的距离,在审美中获得精神共鸣。
因为有了审美共情,所以就产生了主体对意中之象的重塑,在艺术空间感的塑造中传情达意,呈现出“至真至美”的艺术审美效果。因主体生命意识,文化艺术的进入,为自然空间注入了生命,成为空间的灵魂,两者融为一体,最终创造出审美性的意象空间。
本次展览基于艺术创作中的“象外之象”的美学观念,试图探索文人语境下的空间创造,通过展览展示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品与空间的融合,艺术与企业间的文化交流,为文化艺术创新性转化和企业创造性发展提供助力。
此次展览邀请到了几位在山水 人物 花鸟绘画方面均属领军人物的杰出书画家,在各自的艺术领域有着崇高的地位和重大影响力。从他们的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山大川之雄伟,古代与现代人物之神韵,而在花鸟画中又有着大自然的怡情之美,鲜明的个人面貌和绘画语言各得奇妙,独树风标。有的画家侧重于“精神意象”,而“笔墨形态”随之而立;有的画家侧重于“笔墨形态”而“精神意象”因之而变。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笔墨语言,描绘着时代的变迁。
文化艺术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反应一个时代的特点和人文思想。美美与共是对今天文化生态的确切描述,正是这个时代的美学精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定文化自信,百花齐放,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前进。
陈澎写于京城九间堂
周尊圣作品《红韵东方》 68x138cm 2021年
艺术和生命的礼赞
文 | 傅伯庚
美术评论家
黑龙江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员
周尊圣作品《胡杨礼赞》 179×81.2cm 2019年
壮丽、苍茫和洪荒之美
——周尊圣的“天山红”山水系列
文 | 邵大箴
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院
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周尊圣作品《静观八荒》68x68cm 2021年
苍凉壮美 永恒赞歌
——周尊圣及其所画天山
文 | 薛永年
著名美术史学家
美术评论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多年来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借古开今,化洋为中。更由于他对祖国大西北、对天山神境的由衷热爱。他的灵魂早已融入了那方土地、那里的山川和那里的生活。他被当地人称为“天山之子”,大约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艺术的成熟,其实是相对的,目前无论他的天山红,还是天山黄,图式笔墨都已自成家法,然而是否还可以探索强烈单纯中的丰富,还可以推出构思的新创意与构图的新式样。相对的成熟,可以是走向新探索的阶梯,也可以是醉人自醉的陷阱。周尊圣正在盛年,在目标高远的艺术征途上,我相信他已看到还有着继续奋进的广阔空间。我期待着他再一次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系列问世。
周尊圣作品《大美天山》200×180cm 2019年
周尊圣作品《天山红》 68x68cm 2021年
周尊圣作品《三个千年的传奇》 97×60cm 2020年
周尊圣作品《不朽的胡杨组画》244x62x4 2017年
周尊圣作品《流淌的黄土地》 97×60cm 2020年
周尊圣作品《黄土坡》(1)97×60cm 2021年
周尊圣作品《黄土坡》(2) 97×60cm 2021年
關於藝術家
周尊圣1958年生于黑龙江林口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画家、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新疆的自然山川、风物人情、丝绸古道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历经二十几年二十几次走进新疆,在文化与传承、艺术与创造中创立了“天山山水画”的独特风格,拓展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领域。其作品追求悲壮之美、苍凉之美、雄强之美、阳刚之美。以大漠为纸、胡杨为笔,以炽热的红色激情,泼洒生命的旋律,谱写天的大象、山的风骨,奏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乐章。近年来以天山红、黄土坡、黑土地为系列研究课题,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色彩,不同表现手法,探索山、坡、地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