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空间.美美与共——中国画名家邀请展”|马顺先

 

发布时间:2022.11.04                                               来源:北京心海文化艺术研究院

 

 

“意象空间.美美与共”——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前 言

 

意象作为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成为了体验心灵,书写情怀的意象空间的审美诉求;在审美中互通情感,开拓诗意化的审美空间,以拉近物我的距离,在审美中获得精神共鸣。

因为有了审美共情,所以就产生了主体对意中之象的重塑,在艺术空间感的塑造中传情达意,呈现出“至真至美”的艺术审美效果。因主体生命意识,文化艺术的进入,为自然空间注入了生命,成为空间的灵魂,两者融为一体,最终创造出审美性的意象空间。

本次展览基于艺术创作中的“象外之象”的美学观念,试图探索文人语境下的空间创造,通过展览展示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品与空间的融合,艺术与企业间的文化交流,为文化艺术创新性转化和企业创造性发展提供助力。

此次展览邀请到了几位在山水 人物 花鸟绘画方面均属领军人物的杰出书画家,在各自的艺术领域有着崇高的地位和重大影响力。从他们的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山大川之雄伟,古代与现代人物之神韵,而在花鸟画中又有着大自然的怡情之美,鲜明的个人面貌和绘画语言各得奇妙,独树风标。有的画家侧重于“精神意象”,而“笔墨形态”随之而立;有的画家侧重于“笔墨形态”而“精神意象”因之而变。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笔墨语言,描绘着时代的变迁。

文化艺术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反应一个时代的特点和人文思想。美美与共是对今天文化生态的确切描述,正是这个时代的美学精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定文化自信,百花齐放,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前进。

 

陈澎写于京城九间堂

 


 

 

马顺先百花园》 53x45cm  2022年

 

枝叶相间的结构性意趣

 

文|尚辉

《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中国写意花鸟自21世纪以来便处在一个相对滞缓的发展阶段,这是由于经过近现代时期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几位艺术大师几乎把“金石气”入书、入画的方法用尽,所以,当代写意花鸟如何出新成为一个重大难题。画家马顺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马顺先在创作上的新颖之处,得益于他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金石用笔的方法,如在巨幅作品《紫气东来》中,整体的画面结构处理非常独特而清新。倘若按照吴昌硕的绘画风格,则会更多地去突出紫藤的曲折盘绕,并借助线条的力度感来呈现花鸟画的意味和生趣。而马顺先则主要强调对平面色块的精心构置,但在设色赋彩上又不似崔子范那样色彩浓烈,较多采用大面积的淡墨挥洒以及金黄色调的铺染,在有秩序地变化中,增加了作品的平面构成美感。尽管马顺先有意弱化了紫藤的环绕曲线,但也保证了画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由于马顺先的绘画风格是从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中研习过来,所以他在藤花的处理上又与传统艺术风格接续,进而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绘画特点。

马顺先在表现梅花、荷花以及较为少见的桂花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花鸟绘画中大面积留白的构图方式,另一方面也在筹划枝叶的结构上体现了一种现代性的梳理感和组合感。这其中的巧妙点在于,马顺先并非是生硬地将画面进行支解或分割,而是通过一枝一叶、一朵一花的生长趋势来营造画面的离散与盘踞。从某种意义上讲,马顺先作品中的清新之感是来自于大面积的留白,以及隐藏在留白处枝叶相间的结构性意趣。尽管他的笔墨没有追求金石大写意绘画的苍茫与厚重,但也十分注重写意笔墨的简练与洒落,并显现出徐渭、黄慎等大家对他的熏陶感染。

整体而言,马顺先的作品是在追求清雅、淡逸和疏放,通过视觉形式上精美与趣味为画面平添了新鲜感,是其花鸟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马顺先作品菜园子50x50cm 2022年

 

马顺先作品圣女果》 50x50cm  2022年

 

马顺先作品蜀葵》 45x69cm  2022年

 

马顺先作品西红柿 》 50x50cm  2022年

 

马顺先作品万寿菊45x69cm 2022年

 

马顺先枣儿熟了》 50x50cm  2022年

 

马顺先作品紫梅豆角》 53x45cm  2022年

 

马顺先作品丰收故事》 138x69cm  2021年

 

马顺先作品听风》 53x45cm  2022年

 

马顺先作品霜华冠云》 53x45cm   2022年

 

马顺先红蓼》  53x45cm   2022年

 

马顺先百草园》 53x45cm    2022年

 
關於藝術家

 

 

马顺先 1966年12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主讲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深圳画院签约画家、《先风》艺术期刊主编。